牙周 是否嚴(yan) 重,通常找專(zhuan) 業(ye) 牙周醫生一檢查便知道。但是這種牙周專(zhuan) 業(ye) 檢查貴不貴,是怎麽(me) 判斷的呢,大家都比較好奇,今天一起來看看。...
有的朋友表示,其實有沒有牙周炎可以對照症狀自己判斷出來,如果有牙齦出血、腫脹則可能有牙齦炎,如果有口臭、化膿或者是牙周袋,多半是牙周炎,再發展就是晚期出現牙齒鬆動甚至脫落了。
明明自己可以判斷有無牙周病,為(wei) 什麽(me) 還要找醫生做牙周檢查呢?
牙周檢查,醫生會(hui) 使用牙周探針、口鏡、鑷子等工具對每顆牙齒的實際情況進行檢查,並給出詳細的參數。此外,還會(hui) 根據**的症狀、病史等資料進行收集,拍牙片,從(cong) 而判斷全口牙齒整體(ti) 的牙周健康情況,給出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。
牙周係統檢查表參考圖
牙周**檢查表做一次要多少錢?
一般來說,檢查價(jia) 格倒是不過,在三百多元左右的樣子。這是大部分**都能接受的。但是,可能不同地區和不同**別的醫院,收費有一些差異,但是通常差異不大,大家可以放心選擇正規機構進行。
牙周**檢查怎麽(me) 個(ge) 檢查法,一般需要檢查什麽(me) ?牙周檢查**檢查表要怎麽(me) 看?
牙周**檢查主要是涉及到一些牙周參數,根據表格對應了解這些信息後,大家就知道了。
1、牙周探診深度,通常記錄為(wei) PD,一般來說,PD正常值小於(yu) 3毫米是正常的,如果大於(yu) 3毫米則稱為(wei) 牙周袋。通常PD值越大,牙周袋越深,情況越嚴(yan) 重。如果探診時有出血,出血指數記錄為(wei) BI。探針溢膿記錄為(wei) PUS。
2、有無牙齦退縮,記錄為(wei) Rec或GR,正常來說,牙根是被牙齦包裹著的,如果有牙周炎,牙齦會(hui) 向下萎縮,暴露出牙根,而這個(ge) 指數則通常是記錄牙根暴露的長度,牙根暴露越多,情況越嚴(yan) 重。
3、有無附著喪(sang) 失,記錄為(wei) CAL,AL,主要是看牙齒的智齒喪(sang) 失多少毫米。正常來說,牙齦和牙根是緊貼著的,但是有牙周炎後,牙齦和牙根被分離。
4、查看牙齒有無鬆動,記錄為(wei) M,mob,並根據不同程度的鬆動記錄為(wei) 1/2/3度鬆動。
5、通過菌斑染色,確定菌斑指數,記錄為(wei) PLI,PI,以此來掌握牙齒菌斑分布位置,指導**更好的口腔清潔。
6、查看根分叉病變,記錄為(wei) FI,牙齒發生骨吸收,超過了牙根分叉的位置,則需要記錄根叉暴露的狀況,記錄為(wei) 1-4度。
此外,牙周**檢查表可能還包含咬合情況、黏膜信息等等,不同的醫院和醫生記錄可能有差異。一般明白了以上這些牙周檢查參數,就不用擔心看不懂牙周**檢查表了。
所以,牙周**檢查雖然看似項目很多,但是對於(yu) 熟能生巧的牙周**醫生來說,這是家常便飯,大家不用擔心,而且檢查過程通常也不會(hui) 有不適。
**文章如有涉及相關(guan) 價(jia) 格費用,僅(jin) 供參考,實際看牙收費請以門診報價(jia) 為(wei) 準!**